电极极化
电极极化 :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未电解时体系的平衡电极电势发生偏离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作用。在一定电流密度下,实际电极电势与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称为该电流密度下的超电势(或称超电压,用η表示)。超电势的产生与电极过程的不可逆性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电极材料、电解析出物质的形态、电流密度及温度等。符号则与电极为阴阳极有关。阴极的超电势为负值,阳极的超电势为正值。超电势的大小是电极极化程度的度量。根据极化产生的原因,极化分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两类。浓差极化是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的活性物质的浓度与电解质溶液本体浓度发生差异而引起的极化现象。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与液相界面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迟缓而引起的极化现象。电极极化常用电极上的电流与相应电极电势关系曲线图描述。该曲线称为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它与电极上电极反应的离子性质、浓度等有关,是电化学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位溶出法等)的重要工具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