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2024-09-28 医学迷-卫生学 https://www.yixuemi.com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简称SLRL,能检出各类点突变,反应的遗传学终点(genet-ic end point)是DNA碱基序列改变。试验的原理是利用隐性基因在伴性遗传中的纹花遗传特征,即雄蝇X染色体传给F1代雌蝇,又通过F1代雌蝇传F2代雄蝇。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在F1代雌蝇为杂合性,不会表达,而在F2代雄蝇中表达出来。而在F2代的雄蝇中则为半合性,能表现出来。因此,如果使雄蝇染毒,并诱发了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突变,则在F1代雌蝇中不表达,而在F2代雄蝇中表达出来。结果在F2代雄蝇的数目比雌蝇少一半。一般用黑腹果蝇野生型雄蝇(红色圆眼)染毒,与Basc(Muller-5)雌蝇(淡杏色黄棒眼,在两个X染色体上各带一个倒位以防止F1代把处理过的父系X染色体和母系X染色体互换)交配,若雄蝇经受试物处理后,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可通过上述两点遗传规则于F2代的雄蝇中表现出来,即在F2代雄蝇中没有红色圆眼雄蝇。按雄蝇用3~4d龄的野生型黑腹果蝇,雌蝇用Basc(Muller-5)品系3~5d龄的处女蝇。按常规方法求出LC50或LD50,然后按1/2LC50或LD50为大剂量,1/5~1/10LC50或LD50为小剂量,另设阴性(或溶剂)及阳性(2mmol/L甲磺酸甲酯,MMS)对照组,每一个实验组至少应有3000个样本数。根据受试染色体数与致死阳性管数求出致死率,以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致死率按Kas-tenbaum and Bowman方法进行统计。对F2代结果的判断标准为:①每一试管在多于20个仔代(雌与雄)中没有红色圆眼的野生型雄为阳性,属致死突变。如有2只以上的红色圆眼的野生型雄蝇者为阴性。②每一试管如确少于20个仔代或只有一只野生型雄蝇的可疑管,需进行F3代观察。③仅存雄、雌亲本而无仔蝇者为不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