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活
光复活 : 波长为200~300nm的短波紫外线,特别是260nm,能使DNA的碱基形成二聚体,嘧啶对紫外线损伤要比嘌呤易感10倍。最常见的紫外线对DNA损伤是相邻两个胸腺嘧啶形成的二聚体。细菌经紫外线照射后,如再放在波长130~440nm的光下照射,可比不再照射的细菌存活率大大提高,并且降低了突变频率。这种由紫外线引起的细胞损伤,在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而得以恢复的现象,称为光复活。紫外线对DNA损伤使相邻两个胸腺嘧啶所形成的二聚体,在暗处,光复活酶(photolyase)能识别紫外线照射所形成的嘧啶二聚体,并和它结合,形成酶和DNA的复合物,但不能解开二聚体。在310~440nm波长的光照射后光复活酶可利用光提供的能量,使二聚体解开形成单体,然后酶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从而达到修复作用。光复活需要光复活酶参与,并且是一步完成的。这种修复功能是低等生物的一种修复形式,生物进化程度越高,这种修复能力随之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