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丸(片)

2024-11-09 医学迷-非处方中成药 https://www.yixuemi.com

  龙胆泻肝丸(片) : 【处方组成】龙胆 柴胡 黄芩 栀子(炒) 泽泻 关木通 车前子(盐炒) 当归(酒 炒) 生地黄 甘草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大蜜丸; 味苦、微甜。片剂为素片或糖衣片,素片或除去糖衣后 显棕黄色; 味苦。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之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 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方解】方中以龙胆泻肝火,利湿热,解热毒为君; 黄芩、栀子泻火解毒,加强主药清肝 泻火之力为臣; 生地黄养血益阴,当归活血养肝,甘草和中解毒三药共为佐药; 车前子、木 通、泽泻加强主药清利湿热;柴胡疏肝,为肝家要药,配黄芩、栀子可清泻肝火,配当归、生 地黄又可养血疏肝,共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清肝胆,利湿热之功。
【应用要点】本品应用要点是肝胆湿热。主症为胁痛脘痞,身目俱黄,发热口苦,小便黄 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丸剂,1次1~2丸,1日2次。片剂,1次4~6片,1日2~3次。
【使用注意】
(1) 本品药多苦寒,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2) 凡正气已伤,正虚为主者不宜使用。
(3) 孕妇慎服。
【剂型规格】大蜜丸,每丸6g。片剂。
【贮藏】密封。
【现代研究】
(1)药理与毒理
①抗炎作用。对醋酸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蛋清性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 用,并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王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12(7): 10~12]。
②对幼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每天以本品50g/kg,连续6天对幼鼠腹腔给药,结果显示: 本品可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使巨噬细 胞吞噬功能显著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 节抗体产生,达到免疫功能,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赵海滨. 中成药,1984,12(2):32]。
(2)临床报道
①肝炎。以本品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35例,每次1~2丸,每日3次。结果: 临床症状全 部消失,平均时间8.5天。其中18例肝脾肿大回缩到正常,平均13.4天;39例黄疸指数恢复 正常,平均时间11.4天;35例血AST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3.3天;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8例, 经治疗有3例转阴[刘丹. 陕西中医,1991,23(6):25~26]。
②中耳炎。以本品治疗中耳炎20例,每次2丸,每日3次,儿童减半,饭后温开水送服, 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20例患者服药1~2个疗程均获显效[巩利民,等. 中成药研究,1985, 23(8):12]。
③胃炎。以本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47例;有一定疗效[钱向英.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6):35~36]。
④痤疮。以本品治疗肝经湿热型痤疮82例,效果显著[罗维丹.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 6(2):118]。
⑤前列腺炎。以本品治疗前列腺炎44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93.2%[张兆萍,等.福建中医,1990,23(1):31~32]。
⑥口疮。以本品治疗小儿口疮211例,收效良好[武越,等. 陕西中医,1991,25(1): 18~19]。
⑦药源性口苦。对59例服用抗精神药感到口苦的病例用本品与安慰剂进行双盲对照比较。 结果服用本品组口苦感的消失率为90%。故在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时可以试用中药龙胆泻肝 丸以减轻口苦症状[胡学政. 上海精神医学,1996,8(1):41~42]。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