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 【处方组成】附子(制) 党参 白术(炒) 干姜 甘草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 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方解】方中以附子、干姜温运中阳,驱散中寒,恢复脾阳为君;党参益气健脾,振奋脾 阳为臣; 配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兼补脾和中,以为使药。诸药相合, 共奏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
【应用要点】本品应用要点是脾胃虚寒。主症为脘腹冷痛,喜得温按,呕吐泄泻,排泄物 清稀无味,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体胖,舌苔白滑,脉象沉细。
【用法用量】 口服,1次1丸,1日2~3次。
【使用注意】
(1)孕妇慎用。
(2)阴虚或热证患者忌用。
【剂型规格】大蜜丸,每丸9g。
【贮藏】密封。
【现代研究】
药理与毒理
①对小鼠耐寒功能的影响。将昆明种小白鼠置于-14℃冰盒内1小时,观察其存活数及存 活率以评估本品对小鼠耐寒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品(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 鼠的耐寒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李东安,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0, 12(5):25,26]。
②镇痛作用。于昆明种小白鼠腹内注射0.7%醋酸(0.1ml/10g),观察本品灌胃给药后对 疼痛的反应。结果显示:本品(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李东安,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0,12(5):25,26]。
③对家兔离体肠管的影响。将本品配成15%(g/ml)混悬液,观察其对离体肠管的影响。 结果显示:本品对十二指肠自发肠管活动显示出瞬时兴奋,随后张力和振幅都降低,提示其 有抑制作用;并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提示 其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效应[李东安,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0,12(5): 25,26]。
④药物动力学研究。将本品制成4:1煎液(相当于原药4g/ml),实验动物为昆明种小 白鼠。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依据复方的毒性效应,采用小白鼠急性死亡试验,并运用药 物累积法对该复方方药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测得iPLD50=42.4870g/kg,t1/2α =0. 1922h,t1/2 β=11.2888h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附子理中丸在小鼠体内按一级动力学 消除,呈二房室开放式模型分布,提示本品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属慢性消除类药 物,体内作用持久;毒性虽低,但极易在体内蓄积中毒[刘延福,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 14(8): 6~7]。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 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方解】方中以附子、干姜温运中阳,驱散中寒,恢复脾阳为君;党参益气健脾,振奋脾 阳为臣; 配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兼补脾和中,以为使药。诸药相合, 共奏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
【应用要点】本品应用要点是脾胃虚寒。主症为脘腹冷痛,喜得温按,呕吐泄泻,排泄物 清稀无味,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体胖,舌苔白滑,脉象沉细。
【用法用量】 口服,1次1丸,1日2~3次。
【使用注意】
(1)孕妇慎用。
(2)阴虚或热证患者忌用。
【剂型规格】大蜜丸,每丸9g。
【贮藏】密封。
【现代研究】
药理与毒理
①对小鼠耐寒功能的影响。将昆明种小白鼠置于-14℃冰盒内1小时,观察其存活数及存 活率以评估本品对小鼠耐寒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品(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 鼠的耐寒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李东安,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0, 12(5):25,26]。
②镇痛作用。于昆明种小白鼠腹内注射0.7%醋酸(0.1ml/10g),观察本品灌胃给药后对 疼痛的反应。结果显示:本品(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李东安,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0,12(5):25,26]。
③对家兔离体肠管的影响。将本品配成15%(g/ml)混悬液,观察其对离体肠管的影响。 结果显示:本品对十二指肠自发肠管活动显示出瞬时兴奋,随后张力和振幅都降低,提示其 有抑制作用;并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提示 其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效应[李东安,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0,12(5): 25,26]。
④药物动力学研究。将本品制成4:1煎液(相当于原药4g/ml),实验动物为昆明种小 白鼠。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依据复方的毒性效应,采用小白鼠急性死亡试验,并运用药 物累积法对该复方方药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测得iPLD50=42.4870g/kg,t1/2α =0. 1922h,t1/2 β=11.2888h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附子理中丸在小鼠体内按一级动力学 消除,呈二房室开放式模型分布,提示本品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属慢性消除类药 物,体内作用持久;毒性虽低,但极易在体内蓄积中毒[刘延福,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 14(8): 6~7]。
今日更新
-
保和丸(浓缩丸、口服液、冲剂)
[2024-11-26]
-
健胃消食片(冲剂)
[2024-11-26]
-
越鞠保和丸
[2024-11-26]
-
胃康灵胶囊
[2024-11-26]
-
阴虚胃痛颗粒
[2024-11-2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