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哌嗪
枸橼酸哌嗪 : 本品又名枸橼酸哌吡嗪,为苯并
咪唑类药物,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或半
透明结晶性颗粒,无臭,味酸。分子
式为 (C4H10N2)3·2C6H8O7·5H2O。
【性味归经】 性寒,味酸、苦、 辛; 有小毒。归小肠、胆经。
【功效】 驱虫消积。
【应用】 用于肠道蛔虫病、蛲虫 病。本品辛酸苦寒,长于治疗蛔虫病, 酸能制蛔,辛能驱蛔,苦能下蛔,有 安蛔、驱蛔的作用,故常用于驱杀肠 道蛔虫证。也可用于早期胆道蛔虫绞 痛的缓解期和蛔虫所致的不全性肠梗 阻。对蛲虫病也可应用。
【用法用量】 片剂: 驱蛔虫,每 日3~3.5g,睡前1次顿服,连服2 日,小儿每次0.1~0.16g/kg,1日量 不超过3g,连服2日; 驱蛲虫,每日 2~2.5g,分2次口服,每次1~1.2g, 连服7—10日,小儿每日60mg/kg, 分2次服,每次30mg/kg,1日量不超 过2g,连服7~10日。糖浆: 驱蛔虫, 每日19~22ml,睡前1次顿服,连服 2日,小儿每次0.6~1ml/kg,1日量 不超过19ml,连服2日; 驱蛲虫,每 日12~15ml,分2次口服,每次6~ 7.5ml,连服7~10 日,小儿每日 0.3 ~0.4ml/kg,分2次服,1日量不 超过12.5ml,连服7~10日。
【制剂】 片剂: 每片0.25g、 0.5g;糖浆: 每100ml含本品16g。
【使用注意】 大便干结者宜根据 体质辨证选取通便药物,如阴虚者合 用养阴润肠药、里热者合用清里通下 药。
【不良反应】 用量较大时可引起 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超剂量可引起乏力、震颤、共济失调 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 偶有 荨麻疹、咳嗽、流涕、支气管痉挛等 过敏反应。
【禁忌证】 凡有肝肾功能不全、 神经系统疾患及有癫痫病史者均不宜 使用; 与氯丙嗪合用会加剧锥体外系 反应。
【备注】 现代药物学将本品归为 驱肠虫药。
【性味归经】 性寒,味酸、苦、 辛; 有小毒。归小肠、胆经。
【功效】 驱虫消积。
【应用】 用于肠道蛔虫病、蛲虫 病。本品辛酸苦寒,长于治疗蛔虫病, 酸能制蛔,辛能驱蛔,苦能下蛔,有 安蛔、驱蛔的作用,故常用于驱杀肠 道蛔虫证。也可用于早期胆道蛔虫绞 痛的缓解期和蛔虫所致的不全性肠梗 阻。对蛲虫病也可应用。
【用法用量】 片剂: 驱蛔虫,每 日3~3.5g,睡前1次顿服,连服2 日,小儿每次0.1~0.16g/kg,1日量 不超过3g,连服2日; 驱蛲虫,每日 2~2.5g,分2次口服,每次1~1.2g, 连服7—10日,小儿每日60mg/kg, 分2次服,每次30mg/kg,1日量不超 过2g,连服7~10日。糖浆: 驱蛔虫, 每日19~22ml,睡前1次顿服,连服 2日,小儿每次0.6~1ml/kg,1日量 不超过19ml,连服2日; 驱蛲虫,每 日12~15ml,分2次口服,每次6~ 7.5ml,连服7~10 日,小儿每日 0.3 ~0.4ml/kg,分2次服,1日量不 超过12.5ml,连服7~10日。
【制剂】 片剂: 每片0.25g、 0.5g;糖浆: 每100ml含本品16g。
【使用注意】 大便干结者宜根据 体质辨证选取通便药物,如阴虚者合 用养阴润肠药、里热者合用清里通下 药。
【不良反应】 用量较大时可引起 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超剂量可引起乏力、震颤、共济失调 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 偶有 荨麻疹、咳嗽、流涕、支气管痉挛等 过敏反应。
【禁忌证】 凡有肝肾功能不全、 神经系统疾患及有癫痫病史者均不宜 使用; 与氯丙嗪合用会加剧锥体外系 反应。
【备注】 现代药物学将本品归为 驱肠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