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整倍体

2024-10-10 医学迷-卫生学 https://www.yixuemi.com

  非整倍体 : 在正常二倍染色体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减少或增加一条或多条,其它染色体对仍保持二倍数不变,这样的细胞或个体称为非整倍体。非整倍性畸变有缺体(nullisome)、单体(monosome)、三体(trisome)或四体(tetrasome)等,于是在染色体数目上相应为2n—2、2n—1、2n+1和2n+2等。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少了一个或数个,称亚二倍体;多一个或数个称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统称为非整倍体,是一类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改变。非整倍体发生机制,一般认为可能是:①不分离(nondisjunc-tion)“可发生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可因着丝粒受损而相应地使一对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纵裂而不分离。结果纺锤体一极接受两个同源染色体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另一极则无。细胞分裂后即出现单体型(2n—1)和三体型(2n+1)两种非整倍体细胞。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受精卵的早期卵裂,将形成由单倍体型和三体型两个细胞系所组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mosaic)。生殖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因联会复合体不分离,或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因着丝粒受损而不分离,结果形成n-1和n+1两种配子,当与正常配子形成合子时可产生单体型或三体型受精卵;②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loss):由于纺锤体形成的不完全障碍或着丝粒受损,可在细胞分裂由中期向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使个别染色体行动滞后(lag-ging)而不能进入任一子细胞的核中,就会使一个子细胞丢失一个染色体。若染色体丢失发生于配子发生时,便可形成n和n—1两种配子。后者与正常配子结合即产生单体型(2n-1)合子。若丢失发生于受精卵的早期卵裂,则可形成单体型和二倍体两个细胞系组成的嵌合体;③除了以上两种常见情况外,还可能由于联会复合体形成障碍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着丝粒早熟分离而产生非整倍体。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